I'm Brightening Aster IMBA 闪耀新星 | 本校直硕及就读体验 商业分析专业采访合集
IMBA闪耀新星系列推文
定期邀请在读/毕业生
为大家带来在读/求职/升学分享
敬请关注我们的报道
陈则易 2025届商业分析方向
个人背景
本科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经济学专业
硕士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信息管理与商业分析- BA track
01
申请时间线
我个人的时间线因参与本校「直硕计划」相对紧凑,大致分为几个关键阶段:
大三下学期:开始关注本校研究生项目,通过官网公开信息、学长学姐分享和社交媒体平台了解本校研究生项目的优劣势。
大四上学期初(9-10月):学校公布直硕计划并公示直硕资格名单,确认自己符合直硕申请资格后,在10月初正式提交申请材料(包括成绩单、CV等)。
大四上学期中(11月中下旬):收到录取通知,省去了常规申请中的笔试和面试环节。
02
留校读研动机
选择留校读研主要基于三点考量:
求学环境延续性:本科期间已熟悉港中深的教学模式和校园资源,延续性的求学环境使得我可以相对减少硕士阶段需要面对的适应成本,更加高效地利用校园资源,专注于自我职业道路的发展。
扎根大湾区发展的决心:大湾区在科技、金融、制造等领域的明显的联动优势让我决心扎根在这里发展。而港中深与大湾区的产学研结合紧密,相信港中深对我个人的职业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合适的选择。
归属感:四年本科生活让我深度融入校园文化,希望能够与母校一同成长。
陈则易(左边)校园活动照
03
港中深就读体验
个人成长: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我能够自主安排个人时间与学习模式,形成自己的理解思考与实践检验的方式方法,还能够充分探索与精进自己的兴趣领域。
校园生活:丰富的活动帮助我结识了不同背景的朋友、多元的讲座与座谈会让我与不同文化和观点近距离交融。另外学校还有各式各样的活动,比如高桌晚宴、彩虹跑、校园夜跑、圣诞晚会、新年晚会、同学聚餐、企业参访,都极大的丰富了我的学业之余的生活。让我体验到了快乐且与众不同的大学生活。
04
Why IMBA
IMBA是关于用数据解决商业问题的专业,这不仅对经济学本科背景对我来说是“技术+商业”的能力补齐,也与大湾区“数据赋能”的产业升级高度同步。
同时掌握数据驱动商业决策这一项工具,进入高薪赛道,这是我在这个年纪对自己的最务实的投资。
邓欣然 2025届商业分析方向
个人背景
本科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金融专业
硕士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信息管理与商业分析- BA track
01
Why IMBA
教学资源:港中深严谨的课程体系、实用的职业发展辅导,还有丰富的校园生活,这些都已经为我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就读体验。
项目配置:我本科学的是金融,选择IMBA,一方面这个项目中它能帮我提升数据分析等能力,拓宽未来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相比一年制硕士。IMBA两年的学习时间能让我更从容地思考和规划未来,也有更多机会去尝试不同的可能。而且这个项目规模不大,意味着资源配置更加充足,教学体验也更为优质。权衡了这些因素后,我决定选择IMBA。
邓欣然(左边)校园活动照
02
就读期间难忘的回忆
我曾与各个学院的伙伴前往马来西亚义教,在培德华小用地理课为孩子们打开认知世界的窗口;加入赛艇队,期中前一周仍凌晨五点爬起来训练,与老师同学一起备战深圳X9联赛;背着行囊探索欧洲,一个人一只背包走过童年时候只在教科书里看过的风景。
这些曾被贴上"无用"标签的尝试,恰恰构成了我最珍贵的大学生活。在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的碰撞中,在突破舒适区的体验里,我逐渐建立起独立的价值标尺:人生不只有单一的成功范式,那些看似"无用"的经历,恰恰塑造着完整的灵魂。
正是这些自由生长的空间,让我学会用更开阔的视角看待成长——不必困在世俗评价的牢笼里,而是保持对生活的真诚好奇,在持续探索中成为更丰盈的自己。
邓欣然本科期间活动照
03
未来的工作发展
本科期间我积累了银行、证券、快消行业的实习经历,这些实习经验一方面帮助我了解不同行业的氛围和企业运作模式,另一方面也让我积累了较基础和通用的职业技能。接下来,我计划找到一段互联网大厂商业分析岗的实习,在积累经验中再思考下一步的选择。未来在明确职业目标之后,我会围绕该方向深耕行业,逐步积累更垂直的实习并构建更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
对我而言,港中深最珍贵的不只是优秀的教授同学、优美的校园或高桌晚宴的仪式感,而是这里自由包容的氛围赋予我的成长可能。作为自认普通的学生,在众多优秀同学的映照下,我也逐渐找到了独特自洽的成长路径——不被成绩定义,不因未知退缩,始终对探索世界保持热忱!